10月8日晚,随着主火炬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缓缓熄灭,第19届亚洲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,在过去的16个比赛日中,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.2万名运动员在40个大项、61个分项、481个小项的角逐中,展现了亚洲体育的最高水平,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3枚奖牌(包括201枚金牌、111枚银牌和71枚铜牌)的优异成绩,创造了参加亚运会以来的历史最佳战绩,同时也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中国军团表现亮眼 多项纪录被刷新
本届亚运会上,中国代表团在多个项目上展现出强大实力,游泳赛场成为最大亮点,张雨霏、覃海洋等名将屡创佳绩,张雨霏一人独得6枚金牌,并打破女子50米蝶泳、100米蝶泳的亚运会纪录;覃海洋则在男子蛙泳项目上实现“三冠王”,成为新一代“蛙王”,中国游泳队最终以28金21银9铜的成绩,远超上届雅加达亚运会的19金17银14铜。
举重赛场同样捷报频传,49公斤级选手侯志慧以总成绩210公斤打破世界纪录,37岁老将吕小军则在81公斤级比赛中实现亚运会三连冠,中国举重队共收获5金3银1铜,延续了在该项目的统治地位。
乒乓球项目包揽全部7枚金牌,马龙、樊振东、孙颖莎等主力队员状态稳定,值得一提的是,15岁的乒乓球小将林诗栋在混双比赛中夺冠,成为本届亚运会最年轻的金牌得主之一。
亚洲格局变化明显 多国实现历史突破
除中国代表团外,日本(52金)、韩国(42金)仍稳居奖牌榜第二、三位,印度代表团以28枚金牌创历史新高,尤其在射击、田径等项目表现突出,18岁的射击选手帕拉尔·贾达夫成为印度首位女性亚运双金得主。
东南亚国家进步显著,泰国在羽毛球、藤球等项目收获12金,越南凭借武术、跆拳道等项目取得历史最佳的9金,新加坡游泳名将约瑟林在男子100米蝶泳中卫冕成功,成为该国首位亚运会“双冠王”。
中亚国家在摔跤、拳击等传统强项中表现稳定,哈萨克斯坦获得10枚金牌,其中7枚来自搏击类项目;乌兹别克斯坦在拳击项目斩获5金,21岁新星哈桑博伊·库尔班诺夫被评为最佳男子拳击手。
科技与人文并重 杭州展现办赛新高度
作为首届提出“智能亚运”理念的赛事,杭州亚运会运用了多项科技创新,奥体中心游泳馆采用可拆卸泳池设计,赛后能快速转换为篮球场地;黄龙体育中心启用智能草坪管理系统,实时监测草皮健康状况,赛事期间,5G+8K直播、AR导航等技术的应用,为观众带来全新体验。
人文关怀同样令人印象深刻,组委会为所有代表团配备了手语翻译服务,主媒体中心设置无障碍工作区,在开幕式上,由视障运动员和健全运动员共同点燃主火炬的环节,传递出“平等、融合”的强烈信号。
赛事经济效应显著 助推长三角一体化
亚运会期间,杭州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,西湖、大运河等景区客流同比增长40%,据初步统计,赛事拉动杭州三季度GDP增长1.2个百分点,周边城市酒店入住率维持在85%以上,绍兴柯桥的攀岩中心、宁波象山的帆船基地等新建场馆,赛后将转化为全民健身设施。
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:“杭州亚运会为大型赛事树立了新标杆,其组织水平、场馆设施和志愿者服务都堪称典范。”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则宣布,下届亚运会将于2026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。
从1951年新德里亚运会的57个项目,到杭州亚运会的481个小项,这项亚洲体育盛会已成为检验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平台,中国代表团团长高志丹表示:“优异成绩属于过去,我们将以归零心态备战巴黎奥运会。”随着亚运圣火的熄灭,亚洲体育正式进入“名古屋周期”,而杭州留下的绿色、智能、人文的办赛理念,将继续影响未来国际大型赛事的举办模式。